邵晓峰:
我总结了陆秀竞先生四个特点,简明扼要。
第一方面叫诸师滋养,为我所用。陆秀竞先生有很多重要的老师,有潘天寿、顾坤伯、黄宾虹、陆俨少,这些既是浙江文化滋养成果,也是他个人难得的殊遇。同时,陆先生润物细无声的把这些老师的特点、优点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就这个表现来说,实际上他既是吸纳诸位老师的营养,还有所发现。他在画册后记中做了一些提示,提到黄宾虹、陆俨少在精神上、思想上、笔墨上对他的影响。他专门提到一点,尤爱陆俨少。这里我个人认为,在精神上,在创新的引领上,他似乎受陆先生的影响更大,所以我在很多画面直接的迹象上并不是非常鲜明的发现。但其实我看了陆先生不同阶段的作品,能非常突出的发现这些特点。陆秀竞先生的原话是“我尤喜欢陆俨少的笔意墨韵,其融气象高华壮健,笔墨变化多方,韵味融液腴美”。
从这方面讲,其实我们通观他的作品,可以提出第二个小标题,我认为他在思想和精神引领上是尤爱陆俨少的。为什么这么说?陆俨少早在八十年代,在他的晚年就做过很多理论的梳理,而且写了一本畅销书,《陆俨少自序》,他当时专门说,探讨似和不似,具像和抽象的关系,他认为应该有机结合。如果抽去抽象的部分,走具像的极端当然不好。但如果抽去具像的部分,看不出所画何物,也不是正确的创作方法。而且在他的书当中,有大段的描绘他怎么看赵无极,怎么看刘国松这些走在前面的偏于抽象的大师。从这方面来看,再结合陆俨少很多晚年的作品。陆秀竞先生的作品当中其实有相当多的陆俨少晚年作品的一些探索的痕迹,包括他精神上的一些指引,包括用略粗的,比较苍浑的用笔来描绘这样的意境。我也关注陆俨少先生几十年,对他各个阶段的作品都有过一些研究,看了之后我还是感受良多的。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推出,陆秀竞先生下面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三个是以书入画的写意性,这当然是陆俨少先生一贯的强调,也是潘天寿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最突出的风格之一。这一方面,可以发现他大量的书法,雄浑线条,沉郁的意气在画面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也是区别于今天很多追逐时髦时尚年轻画家的不同所在,特色所在。
第四方面的特征,以静入画的时代性,如果仅仅停留在老先生的探索中,没有自己对于新事物、新境界、新笔墨的语言和技法的探索,今天的陆秀竞先生就不能成为他自己。他很多的作品已经有非常明显的画风,包括对各种题材的把握上,包括异域、西域题材和一些新兴的题材。在这一方面,假如说不能紧扣住时代之静,就不能获得今天艺术家对笔墨语言的时代把握,这方面我们看无论是代表作,还是他描绘的很多异域风光,以及一系列探索泼墨、泼彩,包括已经走向抽象边缘的绘画探索。在这一方面是他构造时代语言的最大特色,但这个特色是源于前三个方面的。所以说他的诸师滋养为我所用,思想上尤爱陆俨少,以书入画的写意性,以及以静入画的时代性,这些构成了陆秀竞先生在当下的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