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到西冷书画院去的很多,印象中陆先生对年轻人总是很温和很慈爱,西冷书画院延着西湖,非常独特的一个地理位置,是临湖的一个建筑。陆先生那时候忙忙碌碌的接待大家,做事情很认真很务实,还提携了很多年轻的画家。他那时候的西冷书画院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到那去不仅仅看画还有品茶,还有小点心吃,在陆老的团结下当初的西冷书画院给我印象非常亲切。
为什么讲这点题外话,跟他的画有关系,他是有平常心的,他那么多年一直在西冷书画院,就是把单位当做家,就是在这个单位画自己的画。因为这几年我调到北京来,陆先生也到国外去,接触少一些。但中国画强调的画修养,我觉得陆老的画就是他修养的一个自然流露,自自然然,画面都很有静气。
第二,他的画本身,就像浙江的山水画,他现在拉开中西的距离,从当初浙江美术学院明确发展成为重基础、重传统、重修养、重创新,这几条在陆先生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他的传统功夫,由于学校的培养,得到顾先生和陆俨少先生的亲授。顾坤伯先生的骨气和陆先生气韵结合的很好,而且陆先生的趣味、情趣的东西,都在他的画中有体现。另外他也得到沈周的滋养,从花鸟画中我觉得还有吴昌硕先生、潘天寿先生、黄宾虹先生的笔墨滋养,所以他的传统笔墨修养非常深,是他绘画的整体基础。
另外还有开放的视野,我觉得他也有现代的意识,他非常注重中国画的现代视觉表现,而且你看他西画中的色彩、构成、肌理用得很得心应手,自己还有一句话,用西入化,融而无迹。在传统的笔墨方面,他善用泼墨、刺墨、积墨等等,所以他的绘画当中也有那种雄浑大气的东西,跟这种墨法的结合是有很大关系的,支撑了他对境界的追求。
再一个像江南的雁荡山,还有西域佛窟的山水画,是他经常画的。雁荡山也是南方当中,秀中有奇,有雄强这一面的东西。西部这个题材,更是有对于雄壮,这样审美境界的追求。应该讲陆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温婉的人,但他这样一个温婉的南方人心中升腾的是戈壁荒漠的粗放,而且他把对宗教信仰的崇敬、朴素,把这种画面、内容融到他的山水画中,我觉得这种画面当中也有他的慈爱和慈悲。
我个人认为他画西域山水的那种朴素、简单,可能更暗合了他的平常心,所以他下笔就能到那样一种境界。朝圣,以及其他西域佛教主题的山水画,用泼墨、泼彩,而且追西部壁画的神韵,他自己讲是画意与禅意的通融,水墨与华彩的交会,我觉得这才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画给我们的感受。
近年来陆先生还画了不少域外的山水,这些山水有一些是记游,有一些是叙事,还有一些也是他的抒怀。这些画,体现了人文画像画人文这样一个景象,用他自己的行迹,印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画的一个体格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