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工:
陆秀竞先生他们这一代人,其实在中国特别是新中国的美术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我们搞美术史,总喜欢注意到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当中其实都有一代人,是以创作主体在成长,每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包括他们的学识、修养构成,就构成了那个阶段,那个时期的特征。我是五十年代生人,我就想到四十年代生人,他在这一段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改革开放时期,他们处于一种可以说是困惑的时期,我看陆先生的画基本上也都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作品。他们在大学期间的教育,都是在文革这个节点上完成的,他们早期的教育是比较完整的。像我们这一代早期教育不完整,欠缺就非常多。我们进大学是1977、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这种落差和衔接会造成一种先天性的不足,刚好碰到八十年代所谓的新潮美术兴起,我们就迅速往现代奔。他们这代人不同,他们这代人传统的联系应该要比后来的紧密的多,深得多。特别在浙江美院,有一些老一辈的人都在,他们碰到一个很好的时期,有一个很完整的学习时期,所以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也决定了他们在这一段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四十年代生人,他在整个中国美术现在的转型过程中,在传统往现代过程中,他们是承先启后的一代,既要传统又要现代,这恰恰是这一代人的写实。包括陆先生的画作中也体现了他对传统的深厚理解,同时他有一个很开放的思维,在不断探讨新的发展的可能性,这是这一代人的特点。这一代人到后面的时候,可能跟传统的东西就慢慢疏离了。他们是求变求新的一代,但传统有一种沉积,有一种积累,在这种积累的基础上,能生发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管是破局也好,什么也好,我觉得都有一种底气在。
说说陆先生的名字,大家都很感兴趣,秀竞特别是千岩竞秀,如何理解千岩竞秀和万壑争流,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单从字面可以看到山川景象,但从陆先生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有一种融汇百家的东西,各种元素都能吸收进来,都能融合进来。他用一种综合的方式,构成一种大的气象,综合性,这就是一种千岩竞秀跟万壑争流,这是我的理解。
陆先生的作品比较多的是山水画,还有一些是花鸟。什么是陆先生的山水印象?我的脑袋里生出就四个字,烟云供养。我们可以看到山,可以看到水,可以看到树木,也可以看到静物。但这些东西,它都是一种烟云,一种云气,一种东西所包容的,所推动的,包容和推动,就是一种气,就是烟云。烟云供养,其实是中国山水画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不仅是在烟云的概念中,烟云是虚的,不管用墨也好,大的铺张也好,变成深层的关系也好,都有一个养的东西在里面。而这个供养是在心中,是在一个主体心中的。所以烟云供养最重要就在养字,养是在融合、生成过程中如何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生成一种新的意境,陆先生这一点上处理的很好。所以他的画,比如说氤氲苍茫,都融会在一起,不会具体到某一种形象,某一种意向。其实都是供养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化解。艺术表现上,这种综合性也体现在比如说墨、色、笔、线的综合关系上,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墨,比如平、流、字、色,这是随意铺张开来的,随心所致,所以他的意向能不断的铺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