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2年进校的,63年童老师毕业留校就是我的老师了,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当时,童老师与孔仲起老师都是陆俨少先生的助教,所以学校的教课,还有下乡深入生活、社教等等都是童老师和孔老师带队,我们一起去的。比如,童老师为我的画册写的撰文中写道:“64年上虞搞四清,有一天我们几位同学沿曹娥江边上行,越小山,过城镇,一起观赏速写近二十余里,至今历历在目,不能忘怀”。多么亲切感人,也看出童老师与我们学生的感情。一起出去的时候,他路上总会画速写,他画的速写,类似黄宾虹的构画方法,勾一勾,体验对象的生气,把重要的结构造势,意记画下来,所以他的速写在回去创写时都用得上。我画速写时,常记起这种方法和情景。
后来毕业参加工作了。参加各种活动,在文革时期,包括在两江创作组时,也常与童老师在一起。大家一起画画创作,一起深入生活,我常可以看到童老师的用笔用墨等作画方法,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对我的影响很深。
那时候,大家都很融洽,真正的打成一片。根据当时政治需要,我们常有一些合作的机会。几个人一起合作画大画时,我们会用打扑克的方式决定谁画什么,谁输了谁就画。童老师因为很少有输的机会,就会少画一些。但每幅的最后,还是要请童老师作最后的收拾,完稿。
还记得有一天,因孔老师家住在少年宫附近,离我们画画的六公园比较近,他就从家里炒了一大盆螺蛳,端了过来。我们称这是螺蛳宴,大家就着点小酒,大快朵颐,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好开心。
还有一次,画会去新安江淳安深入生活,在车站下车时,当地的小农民就在菜地里用烂泥水泼客人。当时孔老师被泼的最多,就上前理论,结果被打了。当天晚上,在招待所里,童老师主动写告状的材料,递交上去,县委很重视。对肇事者做了处分,并由该生产队长来登门道歉。
童老师待人真诚,相处亲和,还有谨严的学风,这些对我的教益和影响都特别深。最近,在微信上看到“写生派童中焘”的图文,从中可以看出,童先生已与山川神遇而迹化,对生活的感悟,笔墨的升华,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童老师强调要注重笔墨二字,凝聚了民族文化精神,也可谓是中国画的精髓,他写的《中国画画什么?》讲的很清楚,全面深入。
我平时作画时,画桌上经常摆放着黄宾虹,陆俨少和童老师的画册,当我在画不下去的时候,碰到难以处理的问题的时候,我会去老师们那里,找找启示和解决的办法。其中翻得最多的还是童老师的画册,后来都翻破了,前些年,童老师又送我一本新的,要好好保存起来了。
2018年,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又出画册,想请童老师写几句,当时听人说他不给任何人写,我心里也有点忐忑,一天,我鼓起勇气跟他提出了请求,他毫不迟疑的说:小陆子要写的。听后我心里有多幸喜。
童老师对学术一丝不苟,评点都实实在在,毫不含糊。他看画时,一般很少讲话,我会看他的脸的表情,手势等等,就能领悟七八分。有一次,看我画后,对我画的题识和边线,画角的处理指出了很多的不足,这也是一门大学问,处理好了画的境界都会不一样。
童老师是很耿直的人,该做不该做的他都很分明,像当时推辞中国画系主任的职务,还有当时山水画研究会请他出山担任会长,他也推辞不就。如康德所讲:“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我觉得这句话用在童老师身上很贴切。又像对社会现象,学术的争辩,童老师总是表达的很清晰,他是实实在在走自己的路,求新求变,童老师是个好人,好学者,好画家,在中国山水画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丰硕的成果。愿他身体健康,画出更多更好的画来。
陆秀竞
2021年11月26日
童先生映道中国画传习展发言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