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竞秀—陆秀竞中国画作品展(浙江美术馆)

展出作品:《金谷圣寺》《故乡》《江南老房子》《墨梅》《千佛洞奇观》《山水幽淡》《山野古寺》《蔬素》《梯田》《庭中一角》《雪域圣山》《亚马逊写生》

2019年6月5日,“千岩竞秀——陆秀竞中国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开幕。画图恰似归家梦,年及杖朝的浙派山水画家陆秀竞携近百件作品首次在故乡浙江举办个人画展,向家乡父老呈现出自己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山水人生。

在浙江生于斯,长于斯,此次画展在杭州举办,让陆老有“近乡情怯”之感,他自认熟悉浙江的山水,浙江的美术界亦熟悉他,在他心里这是一次“自己人”对他国画成果的“检阅”。可以说,此次画展是陆老几十年来磨砺笔墨,越峰登岭,踵事增华的结果。陆秀竞笑言:“画很多画,勤学苦练,选出画得好的、有价值的,给大家看。”

在开幕式上,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晓在致辞中表示,画家陆秀竞的创作体现出其鲜明的个人特征和创新思考。继承和发扬了浙派山水的优秀传统,又创造出设色丰富、独具个人特色的创作风格,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与画家不断发展的艺术历程。陆秀竞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方面的建树,更为中国美术和浙江美术的繁荣发展奉献了心血,贡献了成果。

浙江大学教授杜高杰在开幕式上深情地回忆了与艺术家陆秀竞早年的交往合作经历,并对陆老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杜高杰谈到,“我与秀竞兄有几十年的交往,我认为秀竞兄在中国画创作上走出了一条鲜明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创作之路,可以从他几个不同题材的作品中看到他所取得的不同成就。一类标志性的作品是表现西藏风光的作品,上世纪90年代,从新疆、西藏回来以后创作的具有浪漫气息的把泼墨设色两者结合起来的作品,直到今天,那些依旧是非常耐看的面貌和风格;第二类作品是他的水乡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一种审美,就是妙在似与不似间,他以线为主,构筑了江南水乡的景色;第三类作品是他近年来在水墨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比较强烈的色彩和点、线,把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的一些表现技法水乳交融结合在一起,植根于深厚的传统,融西于中。”

开幕式现场,画家陆秀竞说,“画图恰似归家梦,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一生与杭州相依相伴,无论是从学校到社会,从江南到江北,从国内到国际,家乡的山水、祖国的山河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如果没有陆俨少、陆维钊等先生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而我的家人与艺术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培育,让我深感荣幸之余更从内心充满了感激。我为笔墨孜孜以求,近年来对中国画的色彩也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墨本求工’就是先墨骨而后设色。传承创新架构新的绘画艺术任重而道远,走自己的路,创建自己的风格,但也呈现出许多的问题,通过这次展览也想得到更多的教育。”开幕现场,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向陆秀竞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以感谢其向浙江美术馆慷慨捐赠巨幅彩墨山水《空山清秋》。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在致辞中表示,有陆秀竞这样的艺术家,有这样艺术创作的情怀,有这样艺术精品的奉献,对我们文化浙江的建设,对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本次画展除涵盖陆秀竞先生去年在中国美术馆大型个展的大部分作品外,还展出了他近年来的“创新作品”。展览通过“去塞求通”“畛域无限”“湖山胜览”三个主题展厅结合专题研究,生动而深入地勾勒出陆秀竞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逾五十年的的艺术人生、创作历程和文化追求,让观者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

在“去塞求通”的主题展厅,远到新疆大漠戈壁、敦煌莫高窟,近至雁荡黄山,呈现画家用足迹丈量神州大地的旅行过程中,从边疆写生中汲取中国画创新和现代转型力量与营养的探索。陆秀竞为此着迷,为此倾尽全力。重彩泼墨的语言,营造出瑰丽而深沉的意境。西北的辽阔气势给他新的力量,带来雄壮巍峨的构图与意蕴;西北民族艺术也为画家创作的色彩系统与技法带来全新灵感。这样的叠加效应使得陆秀竞的创作渐渐走出早期的江南地域性面貌,从而将足迹和视野放到了全国的格局之中,思考中国画在当代进展的新可能。

如果说西北意象带来了陆秀竞艺术创作思路的转型,那么域外的旅行经历和视觉经验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转变。“畛域无限”这一主题,则强调画家跨国旅行的经验和对中西艺术融合的努力,展示了画家旅居国外,尤其是北美的视觉经验和艺术作品。领会跨文化的艺术风格让陆秀竞的创作充满活力,这再一次改变了他的艺术思考和艺术风格,他游历世界的丰富感受都凝聚成笔墨在宣纸上的刹那晕染。

而“湖山胜览”题名源于现代中国画大师陆俨少的一件杰作,也代表了陆秀竞一大类艺术风格。在这个主题下,集中表现了画家创作的山水作品对浙派山水的继承和发扬。隽永奇峻、清雅简逸的小青绿或浅绛设色在陆秀竞的作品中为数不少。在陆秀竞的许多全景山水中,都能够体现现代中国山水,尤其是现代浙派和海派山水的巨大影响。陆秀竞将完全江南化的水乡景色转变为更为深沉的全景山水,显示出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文人画特征,以此展现出中国南部风景的另一面。

人流如织的展览现场,观众被陆秀竞的艺术所感染。就像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评价的:中国山水的用笔之道,通过陆秀竞先生的数十年的淘养,呈现师心独见、浑博凛然的沉醉与超越。

画山水者,相伴如是文化峰峦,自是精神上的福缘。陆秀竞先生一生行走群山,漫涉诸水,不唯遍访南北名山,还远履跨洋大川,凝聚东西山水之观,既是今日山水绘画无边的跋涉者,又是得河山之助、山水之养的怡心之人。

丛山叠起,涧水连绵,他的诸多山水,俱有一种连密的韵味。他仿佛总是立于众山之边,隔着山岸眺望,直观地放笔直写山水的四季与晨昏中山体草木的摇曳,并以笔墨驱动,穿行于山环水复的运行中,穿行于迷离的烟云之中,构成一片片浓云快雨、淡墨轻岚浸透的世界。他不仅以如是之观写南山,绘北原,还写美洲大陆上的深峡巨谷。他用这种纯然的、诗性的观看,拥有了辽阔无垠的河山。这些河山也以其暝色夕霏的氤氲之气,淘洗着他的笔头,铸炼着他的胸襟。那无尽的河山,以日新又新的现象意味,塑起他笔下和胸中延绵无尽的丘壑。